6月17日晚,应音乐学院邀请,蒙古族青年作曲家、内蒙古艺术学院作曲与指挥系副主任——额·那日苏,在西拉木伦校区音乐厅为我院师生作了题为《传统“声音”的现代呈现——蒙古族马头琴与呼麦在现代音乐创作中的运用探索》的精彩学术报告。学院院长温泽、院党总支副书记耿学刚、副院长赵伟晶及全院师生参加了此次讲座。
额·那日苏以马头琴狂想曲《一百零八转经筒》为例,向师生分享了他的创作经历和创作体验,展示了他如何将马头琴传统音色融于现代作品中。他的创作灵感来源于巴林右旗老家寺庙内的一百零八个转经筒,这首宗教题材作品,以模仿寺庙里的声音为主,重音的不断变化给人以不平稳感,似喇嘛念经、敲木鱼的状态,伴奏型则以八分音符平稳进行为主。作品的独特之处在于作者自创的六声音阶G—A—B—#C—#D—#F与独有的G—#C增四度定弦。随后,额·那日苏又以《雪原嘶鸣》为例,向师生展示了呼麦与马头琴乐队的配合、融合。他说,近十年来内蒙古的呼麦发展速度很快,可以说把蒙古和图瓦的呼麦演唱技术全部学会了,技术有了之后就需要用不同的形式呈现呼麦,而这些形式就需要我们不断地进行探索。
最后,温泽院长在总结讲话中回顾了内蒙古当代音乐创作,几代艺术家都在为蒙古族当代音乐的发展创作而不懈努力奋斗,蒙古族当代音乐创作任重道远,我们都应以自己的方式不断努力,努力传承发扬民族音乐。通过此次讲座,师生们纷纷表示收获颇丰,对蒙古族的马头琴、呼麦又有了进一步的认识,对传统声音的现代呈现产生了一定的兴趣。